物联网 > > 系列专题 > 技术分享 | 蓝牙协议安全(上)

技术分享 | 蓝牙协议安全(上)

来源:https://www.wlworld.com.cn 时间:2024-09-21 编辑:admin 手机版

技术分享 | 蓝牙协议安全(上)

蓝牙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从手机到智能家居,无处不在,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深入探讨蓝牙协议的演变历程、核心结构以及安全挑战,为您揭示其背后的逻辑和复杂性。

蓝牙技术的发展历程

蓝牙标准诞生于1998年,旨在简化无线设备间的连接,至今已走过五个大版本。从蓝牙1.0的初步尝试,解决安全问题的1.2版本,到2.0的高速数据传输,2.1的省电功能,再到4.0的低功耗蓝牙和高速蓝牙,以及5.0对物联网的优化,蓝牙技术在技术迭代中不断提升效能,连接着数十亿设备,且这个数字仍在持续增长。

蓝牙核心系统与协议架构

蓝牙协议由Host(如Linux、Windows等)和Controller(蓝牙芯片)组成,通过HCI接口实现数据交互。经典蓝牙(BR/EDR)和低功耗蓝牙(BLE)各有其特定的协议栈。BR/EDR采用OSI模型的七层对应,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而BLE简化了协议,支持低功耗和长距离连接,如GATT与GAP等,是物联网设备的首选。

协议栈详解

BR/EDR:无线电层处理调制技术,如GFSK和DPSK;Link Manager Protocol (LMP)负责安全和连接管理;L2CAP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SDP用于服务发现;RFCOMM和OBEX提供特定功能的传输。

BLE:LE PHY负责2.4GHz频段的传输,LL层执行MAC任务;LL与L2CAP对应OSI数据链路层;Host层包括ATT、GATT、SMP等,支持低功耗和数据安全性。

蓝牙协议安全挑战

随着蓝牙技术的普及,攻击者瞄准其安全漏洞,包括旧版本的协议漏洞、广播风暴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后续文章《蓝牙协议安全(下)》将深入剖析这些安全威胁,以及如何通过模糊测试等方法来检测和防御。

结论与展望

蓝牙协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是技术进步与安全防护的双重挑战。通过理解蓝牙的历史、架构和安全机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还能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做好准备。期待在下篇中,我们继续探索蓝牙协议的更多安全细节。

参考资料

蓝牙市场更新报告

知乎蓝牙技术详解

蓝牙安全详解

MathWorks蓝牙协议栈文档

蓝牙5.0规范

云起无垠知识社区致力于推动安全领域智能革命,欢迎参与GPTSecurity,共建知识库,共创未来。

蓝牙是什么??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

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蓝牙的波段为2400–2483.5MHz(包括防护频带)。这是全球范围内无需取得执照(但并非无管制的)的工业、科学和医疗用(ISM)波段的 2.4 GHz 短距离无线电频段。

蓝牙使用跳频技术,将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数据包,通过79个指定的蓝牙频道分别传输数据包。每个频道的频宽为1 MHz。蓝牙4.0使用2 MHz 间距,可容纳40个频道。第一个频道始于2402 MHz,每1 MHz一个频道,至2480 MHz。有了适配跳频(Adaptive Frequency-Hopping,简称AFH)功能,通常每秒跳1600次。

最初,高斯频移键控(Gaussian frequency-shift keying,简称GFSK) 调制是唯一可用的调制方案。然而蓝牙2.0+EDR 使得 π/4-DQPSK和 8DPSK 调制在兼容设备中的使用变为可能。运行GFSK的设备据说可以以基础速率(Basic Rate,简称BR)运行,瞬时速率可达1Mbit/s。增强数据率(Enhanced Data Rate,简称EDR)一词用于描述π/4-DPSK 和 8DPSK 方案, 分别可达2 和 3Mbit/s。在蓝牙无线电技术中,两种模式(BR和EDR) 的结合统称为“BR/EDR射频”

蓝牙是基于数据包、有着主从架构的协议。一个主设备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网中的七个从设备通讯。所有设备共享主设备的时钟。分组交换基于主设备定义的、以312.5µs为间隔运行的基础时钟。两个时钟周期构成一个625µs的槽,两个时间隙就构成了一个1250µs的缝隙对。在单槽封包的简单情况下,主设备在双数槽发送信息、单数槽接受信息。而从设备则正好相反。封包容量可长达1、3、或5个时间隙,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主设备都会从双数槽开始传输,从设备从单数槽开始传输。

最近更新

系列专题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