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 物联网问答 > 石敢当是什么?最好有图片说明一下?

石敢当是什么?最好有图片说明一下?

来源:https://www.wlworld.com.cn 时间:2024-09-18 编辑:admin 手机版

“石敢当”,亦名“泰山石敢当”、“石将军”、“石神”等,四川人则叫吞口,是普见于我国民间的一种建筑风俗事象。通常是在家宅大门边外墙边,或街衢巷口、桥道要冲、城门渡口等处,立一块石碑,亦有嵌进建筑物的,碑上或书或镌“石敢当”三字。俗信其作用有三:一是辟邪,二是镇鬼,三是祓除不祥。而在山东一带,旧时尚有这块石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的神通,所以又叫“石大夫”(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

镌立“石敢当”的习俗从何时起,“石敢当”镇鬼辟邪的威力又是从哪儿来?历来有许多争论。

民间传说,明清之际,凡在广东徐闻县衙坐大堂的知县,都不出三个月便死在任上。到了清康熙初年,有个新知县上任前恐蹈覆辙,特请风水先生前往勘察,方知县城内有一座宝塔的阴影正落在县太爷的公案上,历任县令都因承受不住它的压力而死。风水先生认为宝塔再高高不过五岳,五岳中泰山独尊,只有泰山的石头敢于抵挡它的阴影。知县听后忙派人请来一块泰山石,镌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立于县衙的大堂前,然后才接印到任。从此,徐闻县再也没发生过县令暴死任上的事情。奇闻传开后,人们纷纷镌刻“泰山石敢当”石碑砌在门口,立于街巷,用来解煞辟邪。没有条件去泰山请石的,就地找一块石条,只要刻上“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同样管用。

还有一种传说,谓三国时名医华佗去泰山采药时,带回一块泰山石,上书“泰山压顶,百鬼宁息”八字。当巫人装鬼来害他时,他就举泰山石将其击败。百姓听说华佗用泰山石能镇鬼魔,便到山上采石,凿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竖在宅墙上避邪。

类似的故事,在山东泰安和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民俗学家将其归纳为“泰山石富有神力说”,掩隐在镌立“石敢当”现象深处的民俗信仰,实际上就是古人对泰岳的崇奉。

另有一种观点,谓“石敢当”实有其人,民间镌立石碑镇鬼的习俗源起于对他的崇仰。不过同一种观点下,却有不同的说法,撇除带有幻想色彩的民间传奇不说,仅学人诉诸于文字的便有好几种。如据明杨信民《姓源珠玑》称,竖立“石敢当”的风俗当从五代开始: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卫州接受唐愍帝的召见,为防不测,由其部将刘知远推荐一个叫石敢当的勇士,袖怀铁槌,随他入见。果然,愍帝左右已设伏兵,欲杀石敬瑭,石敢当奋勇护主,格斗而亡,但为刘知远率部前来接应赢得了时间。从此石敢当以“逢凶化吉、御侮防危”的名声业迹赢得民众敬重,“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该书为证此言不虚,还引录了一首后人题咏石刻“石敢当”的七律诗:“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冲道路三叉口,埋没泥涂百战身。铜柱承陪间紫塞,玉关守御老红尘。英雄来往休相问,见尽英雄来往人。”为查考此事是否属实,清人褚人获曾特地查阅了《新五代史》,结果发现这位格斗而死的勇士姓石名敢。但他也同意石敢就是“石敢当”的原型,推断“其曰当者,或为惟石敢之勇,可当其冲也”(《坚瓠集》)。

然而又有人指出,所谓镌立“石敢当”习俗源于五代的说法不值一驳,根据是宋王象之在《舆地碑目记》卷四中讲过一件轶闻:宋仁宗庆历年间,蒲田县令张纬重修县衙,掘出一块石碑,碑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由此可知,“石敢当”刻石至少在唐朝大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的风俗是将其埋在地下的,这一条倒可以同《姓源珠玑》所引赠诗中“埋没泥涂百战身”的描述相印证。

假如真是这样,这块“大历”碑上的“石敢当”又是怎么回事呢?明代学者陈继儒在《群碎录》中提出一种解释:他是前朝的一位勇士,五代的石敢仰慕其名声,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同他相似的名字。

又有人指出,所谓“石敢当”者,既非五代石敢,也不是他因仰慕而自名的什么某朝勇士,而是一个家族的总称。此说的依据是“石敢当”三字源出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卷一,该书同后世的《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相似,是供学童发蒙用的识字课本,书中以韵文形式排列了许多常见姓氏,姓氏后皆有虚拟之名,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等。唐人颜师古曾为此书注释,其中“石敢当”条下注云:“卫有石碏、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言所当无敌也。”后人因而领会成石氏所向无敌,敢当邪恶,并将这种家族性的禀赋物化在一块石碑上,遂有镌立“石敢当”风俗的形成。由此可见,此俗当始于隋末唐初的颜师古之后,要说代宗大历年间已有“石敢当镇百鬼”的刻石,应该没问题。

现代学者对“石敢当”风俗事象起源的诠释更多。有人认为它是源于道家的一种石神信仰:所谓泰山石有神力的观念依据,就是道家尊为地狱主宰的东岳大帝泰山神;而把“石敢当”奉作实有其人的英雄,则是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在民俗信仰中的反映。所以,将“石敢当”归结为民间风俗中自然崇拜与英雄崇拜遗留之混合物,是比较合适的。

亦有人认为,一块石条竟会产生强烈的魔力,应追溯到原始人类对石头的崇拜。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山洞石穴里栖身,靠石制工具和武器获取食物,因而从心底里感激、挚爱和崇拜石头,逐渐视石头为有灵性的、可以祛灾降福的神圣之物。其实,石头镇邪一说早在汉魏六朝之际就已出现。汉刘安《淮南万毕术》曰:“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无殃。”北周庾信《小园赋》云:“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十月暮日掘宅角,各埋大石,为镇宅。”这些习俗应为后世“石敢当”出现之滥觞。

也有人指出,将石头视为辟邪灵物特别是用巨石作为镇宅之物,既与古老的巨石崇拜密切相关,亦以巫术中的投石击鬼法为原型,这种巫术在秦简《日书·诘篇》里就有记载,将石头埋在地下或插在地面以镇妖邪则是该法术的另一种形式,自秦汉以来一直流行。到唐朝,不知哪位读过《急就章》的人突发灵感,把书中“石敢当”之“石”同镇石之石联系起来,便借用这个响亮的名字来称呼镇邪用的石人石碑,并得到大众的认可,于是愈传愈广,承用不衰。至于后来又称为“泰山石敢当”,意在强调这块镇石是来自五岳之尊泰山上的神石,进一步增强它对鬼魅邪祟的威慑力量。准此,镌立“石敢当”习俗的源头更可上推到先秦。

还有人指出,以先民的巨石崇拜为“石敢当”之渊源固然不错,但仅以“灵石”目之尚欠准确。所谓巨石崇拜的实质就是生殖器崇拜,形式上又有女阴(岩穴)崇拜和男根(石柱)崇拜之区分。俗信石柱能够镇鬼辟邪,实际上就是男根崇拜的变体,即凭其狞厉威猛的外形与神秘莫测的内涵吓退鬼魅。旧时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口常有天然的石柱屹立,就有镇宅辟邪的作用,而汉族人用石条石碑镇宅制鬼的习俗在原初观念上则是与此相通的。

古人今贤的种种高论,大概已将“石敢当”的资料罗致殆尽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也对这个各执一词的话题来一番穷源溯流的探讨。

一、

在山东河北等地古建筑或十字路口上,都有“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写上这几个字又有什么用处呢?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石敢当是一位医术很高明的针灸先生,他的家就住在泰山上,因此人人都叫他泰山石敢当。这个先生从来没有架子,甭管是谁,也甭管是什么时候,随叫随到,给人家针灸也不要钱。他特别拿手的就是治那妖魔鬼秽邪不拉子病。不管是千年修炼,还是万年修炼成仙的狐狸精附了人体,只要他去看准穴位,致命的一针,这狐狸精当时死去,病人立时就好。叫他扎死的狐狸精无计其数。因此,狐狸精又怕他又恨他。

这一天夜里,石敢当睡得正香,听见有人叫门。他翻身就起来开门一看,见一老头牵着一头毛驴说:“石先生,你快去吧,我儿子有病,胡念八说的,可能是着了狐狸精。”石敢当一听没有怠慢,拿着他的针盒子上了驴跟着老头走了。

约摸走了两个时辰,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来到一座深山里还是不见有人家。石敢当问:“快到家了吧?”老头说:“到家了,到了你的老家了,下驴吧。”石敢当一听,:“坏了,上当了。”只好下驴。老头说:“好大胆的石敢当,我是报仇来了,俺有多少伙伴残死在你手里,你就在这里等着吧,天到午时就杀你,看你也飞不到哪里去。”说完老头和驴都不见了。石敢当站了一会儿,心想:“走是走不了,黑天半夜的,四周是山没一有条路,反正是死,我不如逛逛看看。”于是他就摸着黑向西北方向走去。走了约摸有二三里路,见有一间小屋,屋里有灯光。他想有灯光就有人,就敲了敲门,里面说:“进来吧。”石敢当推门进屋,见里面有一老太婆正坐着纺棉花呢。老太婆抬头一看说:“怎么还是石先生,你来干什么?”石敢当把来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老太婆说:“你可上当了,这山叫皮狐山,你幸亏是碰上了我,要不可真的活不出去了,来。”老太婆说着把石敢当的右手拿过去,在他的手心里划了个“十”字,说:“你好好攥着用了急的时候再敞开,快去吧。”这老太婆就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她是特地来搭救石敢当的。

石敢当又逛荡着来到了下驴的地方。天已大明了,他见从四面八方,旮旮旯旯来了成群结队的狐狸精,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枪,嘴里不住地骂着向石敢当围来。石敢当坐在一块石头上,紧攥着右手,一动不也不动。天快到午时,石敢当周围的狐狸精足够好几百好几千,大的小的一齐向他围来。石敢当站起来猛一下子敞开手,只听平地一声霹雳,山摇地动,这些狐狸精有的当地就被霹死,有的被震昏,没有伤着的撒腿就跑。

从此后,这些狐狸只要听着石敢当的名字就吓得屁滚尿流地快跑。到了后来,人们为了不再受狐狸精的害,就在路口墙上写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凡是人走到那里都自然而然地念一遍,这样就永远不招鬼魔了

二、

石敢当是后晋泰山石家林人,姓石名敢,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石敢自幼喜欢舞松弄棒,练得一手好枪法。这年六月,大雨连下了三天,把个汶河灌得八方横溢,洪水泛滥,河水冲上岸来,连人带畜,卷走了整个村庄,只有石敢一人附在一颗大树上,才免于一死,此后,石敢便不得不寄居在岱岳镇姥姥家,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帮姥姥做些家务,深得姥姥疼爱。一次东岳庙会,石敢到会上卖柴,见一伙无赖之徒,在大庭广众面前竟敢调戏民女,他气愤不过,抡起扁担就打,起初,那伙无赖还嘴强耍刁,石敢三下五除二,一阵扁担,直把他们打得跪地求饶才住下手。就这样,石敢凭着一身本领,一腔豪气,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好多连官府都管不了的无赖,都被他降服了,此后,凡人们路遇坏人,只要说石敢来了,坏人便会闻风丧胆,夺路而逃。人们钦佩他见义勇为,便把石敢尊称为“石敢当”一年冬天,镇上赵员外的女儿被妖精缠上,终日疯疯颠颠,多方就医未见好转,把赵家弄得乌烟瘅气,一家人六神不安,赵家贴出告示,说谁能降住妖精,赵家愿与他平分家产,若是末婚男子,甘愿将女儿以身相许,多少人为了捞到赵家的半分家业,被妖精弄得皮毛不见,多少人羡慕赵小姐的姿色,做了妖精的美味佳肴。从此再也无人敢登门降妖。赵员外见女儿日益憔悴,神魂颠倒,更是心急如焚。石敢闻讯,急忙赶到赵家,他问清了妖精的出入时间,夜晚,他把赵小姐那入别室,自己换上赵小姐的衣裳,手持铜手炉在牙床上等候,三更时分,一阵旋风过后,妖精破门而入刚要掀帐子,石敢猛地将铜炉扣在妖精头上,只听“哎哟”一声,妖精化作一股青烟逃走了。人们得知此事,更是把石敢传得神乎其神,说石敢会什么咒通什么法,石敢的名字越传越远了。不久,江南杭州来人请石敢,说有一民女被妖精迷住,不得解脱,妖精曾扬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泰山石敢当的火龙爪”。石敢听后,欣然应允,千里迢迢赶到杭州,妖精听说石敢已到,不等石敢下手,就先悄悄地溜了。从此,石敢更是闻名遐迩,每天从天南地北来求救的络绎不绝,石敢应接不暇,便请石匠在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交给求救的人,刚开始,人们还不信这石头能避邪,等回家立在大门里边,果然妖精见立有此碑,便不再进前,于是石敢当的碑碣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

“石敢当”,亦名“泰山石敢当”、“石将军”、“石神”等,四川人则叫吞口,是普见于我国民间的一种建筑风俗事象。通常是在家宅大门边外墙边,或街衢巷口、桥道要冲、城门渡口等处,立一块石碑,亦有嵌进建筑物的,碑上或书或镌“石敢当”三字。俗信其作用有三:一是辟邪,二是镇鬼,三是祓除不祥。而在山东一带,旧时尚有这块石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的神通,所以又叫“石大夫”(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

镌立“石敢当”的习俗从何时起,“石敢当”镇鬼辟邪的威力又是从哪儿来?历来有许多争论。

民间传说,明清之际,凡在广东徐闻县衙坐大堂的知县,都不出三个月便死在任上。到了清康熙初年,有个新知县上任前恐蹈覆辙,特请风水先生前往勘察,方知县城内有一座宝塔的阴影正落在县太爷的公案上,历任县令都因承受不住它的压力而死。风水先生认为宝塔再高高不过五岳,五岳中泰山独尊,只有泰山的石头敢于抵挡它的阴影。知县听后忙派人请来一块泰山石,镌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立于县衙的大堂前,然后才接印到任。从此,徐闻县再也没发生过县令暴死任上的事情。奇闻传开后,人们纷纷镌刻“泰山石敢当”石碑砌在门口,立于街巷,用来解煞辟邪。没有条件去泰山请石的,就地找一块石条,只要刻上“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同样管用。

还有一种传说,谓三国时名医华佗去泰山采药时,带回一块泰山石,上书“泰山压顶,百鬼宁息”八字。当巫人装鬼来害他时,他就举泰山石将其击败。百姓听说华佗用泰山石能镇鬼魔,便到山上采石,凿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竖在宅墙上避邪。

类似的故事,在山东泰安和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民俗学家将其归纳为“泰山石富有神力说”,掩隐在镌立“石敢当”现象深处的民俗信仰,实际上就是古人对泰岳的崇奉。

另有一种观点,谓“石敢当”实有其人,民间镌立石碑镇鬼的习俗源起于对他的崇仰。不过同一种观点下,却有不同的说法,撇除带有幻想色彩的民间传奇不说,仅学人诉诸于文字的便有好几种。如据明杨信民《姓源珠玑》称,竖立“石敢当”的风俗当从五代开始: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卫州接受唐愍帝的召见,为防不测,由其部将刘知远推荐一个叫石敢当的勇士,袖怀铁槌,随他入见。果然,愍帝左右已设伏兵,欲杀石敬瑭,石敢当奋勇护主,格斗而亡,但为刘知远率部前来接应赢得了时间。从此石敢当以“逢凶化吉、御侮防危”的名声业迹赢得民众敬重,“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该书为证此言不虚,还引录了一首后人题咏石刻“石敢当”的七律诗:“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冲道路三叉口,埋没泥涂百战身。铜柱承陪间紫塞,玉关守御老红尘。英雄来往休相问,见尽英雄来往人。”为查考此事是否属实,清人褚人获曾特地查阅了《新五代史》,结果发现这位格斗而死的勇士姓石名敢。但他也同意石敢就是“石敢当”的原型,推断“其曰当者,或为惟石敢之勇,可当其冲也”(《坚瓠集》)。

然而又有人指出,所谓镌立“石敢当”习俗源于五代的说法不值一驳,根据是宋王象之在《舆地碑目记》卷四中讲过一件轶闻:宋仁宗庆历年间,蒲田县令张纬重修县衙,掘出一块石碑,碑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由此可知,“石敢当”刻石至少在唐朝大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的风俗是将其埋在地下的,这一条倒可以同《姓源珠玑》所引赠诗中“埋没泥涂百战身”的描述相印证。

假如真是这样,这块“大历”碑上的“石敢当”又是怎么回事呢?明代学者陈继儒在《群碎录》中提出一种解释:他是前朝的一位勇士,五代的石敢仰慕其名声,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同他相似的名字。

又有人指出,所谓“石敢当”者,既非五代石敢,也不是他因仰慕而自名的什么某朝勇士,而是一个家族的总称。此说的依据是“石敢当”三字源出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卷一,该书同后世的《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相似,是供学童发蒙用的识字课本,书中以韵文形式排列了许多常见姓氏,姓氏后皆有虚拟之名,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等。唐人颜师古曾为此书注释,其中“石敢当”条下注云:“卫有石碏、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言所当无敌也。”后人因而领会成石氏所向无敌,敢当邪恶,并将这种家族性的禀赋物化在一块石碑上,遂有镌立“石敢当”风俗的形成。由此可见,此俗当始于隋末唐初的颜师古之后,要说代宗大历年间已有“石敢当镇百鬼”的刻石,应该没问题。

现代学者对“石敢当”风俗事象起源的诠释更多。有人认为它是源于道家的一种石神信仰:所谓泰山石有神力的观念依据,就是道家尊为地狱主宰的东岳大帝泰山神;而把“石敢当”奉作实有其人的英雄,则是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在民俗信仰中的反映。所以,将“石敢当”归结为民间风俗中自然崇拜与英雄崇拜遗留之混合物,是比较合适的。

亦有人认为,一块石条竟会产生强烈的魔力,应追溯到原始人类对石头的崇拜。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山洞石穴里栖身,靠石制工具和武器获取食物,因而从心底里感激、挚爱和崇拜石头,逐渐视石头为有灵性的、可以祛灾降福的神圣之物。其实,石头镇邪一说早在汉魏六朝之际就已出现。汉刘安《淮南万毕术》曰:“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无殃。”北周庾信《小园赋》云:“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十月暮日掘宅角,各埋大石,为镇宅。”这些习俗应为后世“石敢当”出现之滥觞。

也有人指出,将石头视为辟邪灵物特别是用巨石作为镇宅之物,既与古老的巨石崇拜密切相关,亦以巫术中的投石击鬼法为原型,这种巫术在秦简《日书·诘篇》里就有记载,将石头埋在地下或插在地面以镇妖邪则是该法术的另一种形式,自秦汉以来一直流行。到唐朝,不知哪位读过《急就章》的人突发灵感,把书中“石敢当”之“石”同镇石之石联系起来,便借用这个响亮的名字来称呼镇邪用的石人石碑,并得到大众的认可,于是愈传愈广,承用不衰。至于后来又称为“泰山石敢当”,意在强调这块镇石是来自五岳之尊泰山上的神石,进一步增强它对鬼魅邪祟的威慑力量。准此,镌立“石敢当”习俗的源头更可上推到先秦。

还有人指出,以先民的巨石崇拜为“石敢当”之渊源固然不错,但仅以“灵石”目之尚欠准确。所谓巨石崇拜的实质就是生殖器崇拜,形式上又有女阴(岩穴)崇拜和男根(石柱)崇拜之区分。俗信石柱能够镇鬼辟邪,实际上就是男根崇拜的变体,即凭其狞厉威猛的外形与神秘莫测的内涵吓退鬼魅。旧时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口常有天然的石柱屹立,就有镇宅辟邪的作用,而汉族人用石条石碑镇宅制鬼的习俗在原初观念上则是与此相通的。

古人今贤的种种高论,大概已将“石敢当”的资料罗致殆尽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也对这个各执一词的话题来一番穷源溯流的探讨。

是一种据说可以避邪的 一般都刻在石头上 放在对自己不利的地方

历史任务

跟门神类似

大家回答的好好呀,谢谢哦,我也学点

最近更新

物联网问答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