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 解决方案 > 物连网:目前在中国的地位,它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中国如何应对物联网的起步.

物连网:目前在中国的地位,它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中国如何应对物联网的起步.

来源:https://www.wlworld.com.cn 时间:2024-07-29 编辑:admin 手机版

物连网:目前在中国的地位,它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中国如何应对物联网的起步.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匮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物联网是通过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物联网产业由物联网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以及物联网用户构成的产业集群。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有较早的启动,自1999年起,中科院便启动了物联网(传感网)研究,并投入数亿元资金。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都将物联网(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还专门立项支持物联网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的研究和应用。

(二)在标准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具有重要话语权,已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三)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技术研究和产业组织初具规模。多地成立物联网中心,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如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在无锡建立,各地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

据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业务将达人与人通信业务的30倍,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互联网产业。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自发状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现象普遍,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二)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我国在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缺失,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我国只有少数企业拥有物联网核心技术。

(三)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虽具有一定的物联网标准制定先发优势,但统一的适应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

(四)物联网地址资源匮乏

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IP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未来五年物联网地址需求量达100亿,而互联网IPv4地址资源将不足以满足需求。

(五)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不足

我国物联网发展初期,规模化应用不足,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影响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势和不足,明确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界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二)加强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聚集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三)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

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

(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加快IPv6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步伐,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探索物联网价值链合作模式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也将迅速扩大,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如何做好农业物联网后期管理和维护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

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正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当前,蓬勃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存在哪些瓶颈,如何推动其更好发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智慧农业啥样

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不间断监测室外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指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和生物信息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网络型灌溉管理系统能节水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省农药15%至20%,整个系统可使得菊花分化到现蕾的时间缩短5至7天,商品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核心基地。该示范工程初步建设了5000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直接带动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核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北京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告诉记者,由于前期示范的良好效果,今年又有6个农业企业和一些农户主动提出安装传感器,通过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

“农业物联网主要有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作用。”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所长许世卫解释,农业物联网不仅能感知水、肥、热、气、光等外部环境变量,还能感知生物本体,比如,对水稻叶片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感知。“如果感知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了,就要添加氮肥。如果等到肉眼看到叶片发黄再追肥,就晚了。”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目标是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无锡养殖业等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农业部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等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认定了40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外,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也方兴未艾。

制约瓶颈在哪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要解决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斯维认为,试点示范并不代表真正实现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在工业等领域,导致了其发展初期受资金制约严重。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记者采访发现,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从事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普通种植大田的农民是无力承担的。

“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我国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对其他环境因子关注较少,尤其对生物本体的感知还很少。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经常需要校正,而且器材寿命短。

同时,物联网设备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实际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物联网设备要力求方便实用和‘傻瓜化’。”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告诉记者,宜兴水产养殖物联网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3代产品,对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农民操作简便进行的改进。

发展途径何在

“农业物联网项目要以‘测得出、传得快、算得灵、用得好’为建设标准,重点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进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张合成对记者说。

据介绍,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益(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个复杂的工程,总体处于试验阶段,既要重视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与现有信息化工作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物联网发展应用应突出重点,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行业入手。他认为,应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等领域优先发展。

面对国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表示,要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难度大的技术要加快引进吸收,短平快的技术要自主研发,把传感器转换成低成本、便携式的仪器设备,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

这个题目和内容不符啊

最近更新

解决方案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