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 应用案例 > 小米、海尔、华为、阿里智能家居优劣势分析

小米、海尔、华为、阿里智能家居优劣势分析

来源:https://www.wlworld.com.cn 时间:2024-09-0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小米、海尔、华为、阿里智能家居优劣势分析

现在,智能家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了,以小米、华为、海尔所代表的智能家居生态链势力,虽然行走不同的航道上,却已经摩拳擦掌。

因为智能家居跟手机不同,所以对于用户来说,“换门”没有多少成本,今年买iPhone,明年买华为,转换成本最多就一个适应新系统的问题。而智能家居就不一样了,因为各个家厂商之间互不兼容,所以只要用户一旦选择了一方阵营,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换掉所有家电,所以,只有在智能家居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获得最多的用户喜爱,才能够产生持续的延展性。

家庭物联网实际上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华为的HiLink雄心勃勃的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之前小米、阿里甚至海尔都公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的路线图,那么在智能家居这块,小米、华为、阿里、海尔各有什么优劣呢?

小米智能家居

小米其实是最先步入智能家居行业的,小米的生态链是小米最大的优势。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把WIFI的物联网芯片模组价格降低到了10元以下,同时也已经有了自己的NB-IoT物联网芯片模组。也就是说,小米完全可以凭借成熟的生态链品牌,在家庭物联网继续引领,最近小米和美的的合作,就是为了补足小米物联网生态链上的家电能力不足的劣势不过小米缺少自己的云平台,需要和金山合作才能实现云端的结合,所以小米在“云”上是不足的,同时小米物联网自营品牌和引入品牌容易有严重的竞争关系,这也是个问题。

海尔智能家居

海尔最大的优势在于海尔是全球白家电的巨头,目前白家电行业整体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没有能超过海尔的,因此运用自身的品牌和自家系列家电组合天然优势,海尔可以首先完成家电类的整体的布局。而海尔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海尔在大家印象内还主要是传统家电品牌,传统印象里和智能家居好像没什么太大关系,海尔也没有自己的物联网芯片模组,也没有云平台实现物联网云端结合,这个是他最大的问题。

华为智能家居

华为最大的优势就是芯片和云,最近华为余承东方言未来1/3的家电要基于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也就是意味着华为要在消费者物联网持续发力。

华为在“端”这块不如小米和海尔,这是华为的问题所在其实华为物联网在芯片角度早就已经参与海康等智能监控的解决方案,同时华为有终端也有华为云,可以为开发者提供一个云、管、端的全栈解决方案。

华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华为终端的成熟度已经非常好,如果只计算手机终端已经完胜小米,如果算上生态链终端则不如小米,不过基于华为终端的品牌价值会为华为物联网提供一定的助力。

阿里的也在着手物联网,但是阿里在物联网的弱势十分明显。阿里介入家居物联网好像最晚,而且阿里几乎没有终端产业链,没有终端产业链就意味着想进入家居物联网需要重头开始。阿里可能需要阿里系的芯片厂商多发力发力,然后扶持基于阿里物联网芯片的产业。

阿里智能家居

所以阿里做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国内第一的阿里云,最大的问题是终端能力不足(好像也没有自己的物联网芯片模组,也就是管道能力也不足的),基于阿里物联网平台的生态产品可能存在较长的磨合期。不过阿里好像重心和华为类似,家居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都在发力,阿里的物联网重点有可能不在智能家居这里。

总结

因此我们比较这四家平台,就很清楚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小米:生态链最成熟、有自己的芯片、缺少云(和金山合作)、终端产业链成熟海尔:生态链不成熟、无自己的芯片、缺少云、拥有独一的家电产品优势华为:生态链一般、芯片产业最成熟、云成熟、终端产业链较成熟阿里:生态链不成熟、无自己的芯片、云最成熟、缺少终端产业链所以这么分析结果就很明显,目前小米智能家居上我认为最成熟的,也是最有希望成为业界第一的,其次是华为,而海尔和阿里就要看机遇了。

二、物联网龙头企业有哪些?物联网龙头企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物联网龙头企业主要有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中兴、百度、小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这些企业在物联网领域都有着较强的实力,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服务方面都有着较强的实力。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龙头企业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首先,物联网龙头企业将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投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次,物联网龙头企业将加大对物联网应用的投入,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拓展物联网应用的领域。此外,物联网龙头企业还将加大对物联网服务的投入,提升物联网服务的质量,拓展物联网服务的领域。

总之,物联网龙头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服务的投入,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服务的发展,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服务的领域,提升物联网服务的质量。未来,物联网龙头企业将继续发挥其在物联网领域的重要作用,为物联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小米之痛 没有风口只有现实

编者按

马云说,风口来时,如果猪都能飞起来,那么当风口过了,摔死的一定是猪。

这句话很应和雷军当初的豪言,也很适合现在的小米,靠风口来维系企业运转一定不是长久之计。

当发家“王牌”之性价比模式成为小米的痼疾,多元化、层级化、双品牌、AIOT…饮下何种良药才能不作痛?

系列报道(一 )

5G风口 小米能祭出新“王牌”么?

2018年的手机行业在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中小手机厂商或倒闭或于夹缝中艰难求存,市场趋于饱和之下、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频率的降低让2019年手机市场充满挑战,调研机构TrendForce的报告显示,今年预计智能手机产量14.1亿台,比2018年下降3.3%,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则下降比例将扩大至5%。

如此严峻形势下,不少研究机构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的下降趋势或延续至今年5G的到来。众手机企业也将5G作为“救命稻草”纷纷展开布局,而“热搜”体制的小米自然也不例外,在展示了折叠屏工程机的同时,小米也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将其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

“凋零”的手机市场需要“生机”

无论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18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 4.14亿部,同比下降 15.6%;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 3.90 亿部,同比下降 15.5% 。

IDC的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2018年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共计为14.049亿台,年同比下滑4.1%。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297亿台,同比下滑5%,智能手机行业首次出现全年下滑。对此,IDC分析,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看到很多积极的活动迹象,这其中有几个因素,包括手机延长更换周期、增加渗透率。许多大市场,政治和经济出现的不确定性,以及不断上升的产品价格导致消费者的挫败感增加。

“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手机同质化两大因素影响,现阶段智能手机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手机行业分析人士杨博丞告诉中国家电网,“ 手机同质化太过严重,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OPPO vivo,虽然说一直都在发新机,但他们的产品区别并没有特别明显。 ”

在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技术进步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厂商们从营销角度出发挖空心思激发购买冲动,但产品创新力却不足以支撑用户购买力,用户需求只能如涓涓细流,不断收窄。过去一年,产能3600万部/年的天津三星被曝关厂停工、活在倒闭破产传闻中的锤子 科技 已出售部分专利、昔日国产手机巨头金立遭遇破产、越走越偏的魅族手机销量惨淡、同样不堪销量重压的美图“嫁”给了小米、小米进入资本市场后大起大落、苹果在高售价风波中订单大幅削减、乐视风波后未能再焕生机的酷派面临着“退市”风险、沦落至边缘地带的联想仅剩下0.4%国内市场份额、而被联想收购后的摩托罗拉甚至已经从消费者的选购列表中消失,中国手机市场“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在大浪淘沙中一去不返。

智能手机寻着家电行业的发展轨迹,开始进入寡头时代。国内某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整个手机行业处于跌宕起伏的阶段,在市场相对饱和时期份额会向少数厂商集中。对于破局之策他提到了5G,“5G技术的到来,可能会有所改变。有些厂商现在看起来很好,可能很快掉队,有的公司因为有创新技术,可能很快发展起来。”

“由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换机周期延长,智能手机的发展经历了数次‘换机潮’。”有业内人士从换代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每一次的“换机潮”都伴随着一项解决消费者使用痛点的技术应用。“在5G手机商用前,手机销量下滑趋势仍将延续。”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5G时代必然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竞争焦点,无论行业或企业,都希望5G作为一个新的风口,给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活力。这对小米来说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小米对5G技术的期待值不低于任何一家手机企业,毕竟这家才上市半年多的公司,市值已经累计蒸发千亿多,正急切盼望在资本市场找回“自信”。

“低迷”的小米需要新“王牌”

性价比与饥饿营销是小米自创立以来一直所独有的“优势”,多少手机品牌曾试图模仿,却从未超越。这一优势让小米在手机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也助力小米成功港股上市。但上市后的小米,交出的答卷却并不理想,股价一跌再跌,市值不断蒸发,处境堪忧。

以最初17港元/股的发行定价来看,小米最初市值543亿美元。7月9日小米上市首日,开盘价16.6港元,较发行价下跌2.35%,市值约520亿美元。虽然上市之初,德意志资本、麦格理、光大证券、西南证券等券商机构均在研报中曾给予小米“增持”、“买入”评级,目标价在19.6 -30.3港元/股之间,但资本市场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上市次日有过开盘17港元/股、收盘19港元/股的“乍暖还寒”后,低走的主旋律几乎从未动摇,去年10月30日跌至11.4港元/股。到了年初1月8日,小米股价自开盘后几乎一路下跌,盘中一度下跌7.83%,截至收盘报11.1港元,全天大跌7.5%,较发行价跌去34.7%,成交10.34亿港元,市值跌至338亿美元左右。

1月9日,小米30亿股解禁,开盘股价为10.64港元/股,再次大跌逾5%,市值也缩水至330亿美元左右。自解禁以来,小米的股价更是不断下探,1月16日报收9.7港元/股,较前一日下跌2.61%。至此,小米的股价较半年内的最高点跌幅已超55%,市值累计蒸发超过1500亿港元。

经历过1月16日的最低谷,自1月17日开始,小米分别于1月18日、1月21日、1月22日三次回购股票,耗资总计近2亿港元,回购近2000万股,试图稳定股价。但在业内人士来看,这也只是短时间对股价构成支撑,在全球智能手机进入负增长时代,股价“风雨飘摇”中的小米未来业绩仍然呈下行趋势。

性价比是一把双刃剑,于小米而言,也正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萧何”。

伴随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中高端手机市场崛起,并在萧条的大环境中行情走俏,除苹果、三星之外,华为、oppo等旗舰机型冲击中高端市场格局,并留下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足迹。当然,这些跟小米是无甚关系的,虽然出货量也在世界前五之列,但小米的销量更多来自于印度、越南等符合其性价比定位的中低端海外市场。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手机海外市场出货量增长了60%,收入220亿元,占据小米总收入近4成多。

没有高端“代表作”是小米的痼疾,所以它开始“蓄谋”高端路线以期挤入“上流”市场。《2018年小米中期报告》显示,2018年度小米在国内的战略重点是进军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同比增长超过25%;第四季度,小米推出了高端市场试水作MIX系列的第三款产品MIX 3,但很显然收效甚微。

“ 小米一直在走比较保守的中规中矩路线 ”,杨博丞说,即使目前售价最高的MIX 3,其实也就是一个全面屏+滑盖,“发布后外界有很多声音说它是一种倒退,并没有做成那种不是滑盖的全面屏。”

数据显示,2018年9月底,小米的库存相比6月底增加了22%,相比2017年12月更是大增62%。另有IDC报告显示,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出货量1030万台,同比2017年第四季度大降34.9%,对比同期华为23.3%的增量,小米竞争压力空前。Strategy Analytics总监隋倩分析认为,由于库存积压,以及面临来自华为和Realme等中国和印度等主要地区的激烈的价格竞争,小米的增长在去年最后几个月大幅下降。他直言“小米在2019年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如果增长继续下滑,可能难以维持利润。”

雷军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小米模式下的诸多问题,春节前夕,小米对外宣布将红米品牌正式独立,定位“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而小米旗舰机则专注于智能手机高端市场。2月20日,小米9发布,雷军称“这可能是小米手机最后一次定价在3000以内。”诚然,他似乎也认为2999元的价格并不符合人们对高端市场的高溢价印象。

在将“性价比”托付给红米的同时,小米也对曾经引以为傲的扁平化管理作出了告别,在近日正式推行一项针对内部员工的层级改革,将公司员工的管理层级细化为专员、经理、总监、副总裁及以上,并配上与华为类似的13至23个等级评定。专员级别为13级左右,经理为16级到17级左右,总监为19级到20级左右,副总裁为22级。对此改革措施,外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从长远来看,小米将红米独立,进一步细分了低端与中高度市场,管理模式从扁平化到层级化的转变,有利于小米在国内手机市场的长足可持续发展;但也有人担心小米在建立职级体系后会丧失其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红米Redmi”品牌独立发布会上,雷军曾说:“创办小米前我是华为铁杆粉,任正非很多讲话我都会背了,我也多次跟大家讲国产品牌要团结,枪口抬高一尺。”可见无论外界看法如何,作为“华为铁杆粉”的雷军正驱使小米加紧向华为学习却是既定事实。除了学习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多品牌、多产品线、多渠道管理经验之外,更在学习华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这对于成立8年员工数已达2万的小米来说,也实为一个新的征程。

“手机+AIoT”能成为下一个筹码么?

雷军说,当前全球手机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的低潮,会延续到5G真正大规模商用的来临,而小米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也会在质量、创新、交付等方面继续勤练内功、夯实基础,为5G的春天做好扎实的准备。”

在内部管理改革之外,欲搭乘5G顺风车的小米,在5G春天来临之前主动出击了。

1月11日,小米年会,雷军正式宣布并启动了自2019年起的小米未来五年核心战略,也即 “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这一战略在1月17日的回购股份公告中也有体现,小米公告称,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及“手机+AIoT”双引擎策略的推动下,公司以股份回购表达对当下及长期业务前景充满信心。

“手机+AIoT”双引擎,其中手机是一道过不去的槛儿,按雷军的说法,“手机业务始终占稳全球第一阵营就是胜利”,但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 小米目前的全球第一阵营,更多是靠低端红米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撑腰,定位中高端的小米手机功劳几无。 也许有人会以2月26日“小米9首销日53秒售罄”的记录来进行反驳,诚然,这确实反映出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但从外界反馈来看,谁又能说这不是其一贯的高性价比+饥饿营销策略?说回海外市场低价策略的全球第一阵营话题,小米这种低价模式固然会在短时间内带来出货量的激增,但与苹果、三星、华为等高端定位的品牌相比,小米的利润率则明显不足,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小米的双品牌战略与管理模式改革进展顺利且行之有效还好说,如若不然,目前这样的增量市场又能维持多久?

从AIoT布局来看,AIoT指AI+IoT,即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这是5G时代被业界最为认可的两大应用场景,随着该新概念被不断超热,从BAT到AI行业的独角兽,都不约而同地官宣了AIoT战略。不过小米的AIoT似乎有所不同,雷军表示,对于小米而言,AIoT就是“All in IoT”。

客观来讲,小米在IoT是有一定优势的。2013年,小米以手机为中心孵化出生态链,经过多年发展小米在IoT布局上已经有领先一步的趋势,截至2018年11月,小米IoT平台已连接1.32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支持超2000款设备,号称“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年初,小米战略入股TCL,为即将布局大家电业务在供应链、代工产能等方面已经开始提前布局。

不过有意思的是,雷布斯说着“All in IoT”,小米对外放出的口号却是AI+IoT,那小米在AI的布局优势是什么呢?小爱同学?杨博丞认为,小爱同学更多是通过语音交互去实现IOT的链接,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小爱同学还在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手机+AIoT”是小米为5G时代所筹备的核心战略性“王牌”,那么无论是作为一家雷军定位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作为一家资本市场评定的“硬件公司”,有生态缺核心技术的小米,距离祭出这张牌,似乎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最近更新

应用案例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