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 商机 > 从有物联网以来 物联网的定义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从有物联网以来 物联网的定义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来源:https://www.wlworld.com.cn 时间:2024-09-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从有物联网以来 物联网的定义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物联商业网就有总结过: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而在其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提出了物联网是当下最接近该模型顶端的科技概念和应用。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具有:智能、先进、互联的三个重要特征。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但是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因为互联网并没有考虑到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故我们使用物联网来解决这个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品的网络,许多学者讨论物联网中,经常会引入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an to Man)、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 到机器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提出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计算机学报》刊发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对其体系结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

您可以去物联商业网查询相关信息

闪联是什么?

2003年7月,闪联标准工作组在信息产业部支持下,由联想、TCL、康佳、海信、创维、长虹、长城、中和威八家大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中文简称闪联,英文简称IGRS。2005年5月, 在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下,闪联信息产业协会成立,成为闪联联盟中立的法人实体。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Resource Sharing),即闪联(IGRS)标准,是新一代网络信息设备的交换技术和接口规范,在通信及内容安全机制的保证下,支持各种3C(computer, consumer 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 devices)设备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实现“3C设备+网络运营+内容/服务”的全新网络架构,为未来的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健康清晰的赢利模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娱乐服务。

IGRS标准于2005年6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3C协同产业技术标准”。2007年2月,IGRS标准被建设部采纳为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国家标准。2010年2月,IGRS标准由ISO中央秘书处正式发布,成为全球3C协同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闪联标准的技术理念是多个信息终端依据一定的标准,在有限范围内动态组网和实现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的应用模式技术理论基础。闪联的技术实质是整合和协同。从技术的角度看,主要有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等三项关键技术特征

基于闪联标准,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支持“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的闪联应用。

闪联基础应用提供了闪联设备间交互的一些基础性的应用,闪联应用则是建立在闪联标准基础上,通过调用闪联基础应用、闪联智能应用框架、闪联基础协议所提供的接口实现的更为复杂、功能更强的应用。

闪联基础应用内置于闪联设备,用于支持多个设备之间某种协同工作模式所必备的应用,其本身可以随着协同工作模式的发展而扩展。

例如,符合闪联规范的笔记本和TV均内置了音视频流传输基础应用,当笔记本和TV互相发现后,笔记本即可将所拥有的多媒体数据以流的形式分发到TV上进行播放,同时,笔记本也可以接收TV传来的电视节目流,从而实现电视节目的实时存储。

另一方面,闪联基础应用也可以为开发其他闪联应用提供支持,例如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在一个内嵌网络接入基础应用的闪联设备上开发网络代理应用,其它闪联设备可以通过该网络代理应用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最近更新

商机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