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 热点新闻 > 谈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工业4.0

谈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工业4.0

来源:https://www.wlworld.com.cn 时间:2024-09-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谈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工业4.0

基于这个出发点,工业4.0首先要解决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线上和线下融合,能充分对应各种订单,尤其是个性化订单,由工业3.0时代的销售自动化发展而来的销售智能化系统。

未来的智能销售系统,比今天的销售自动化系统(Sales Automation System)至少在三点上应该具有更高的成熟性:

一是订单预测,尤其是面对复杂和多样性市场环境下的订单预测准确度更高,这意味着,预测背后需要有多维度和全渠道的大数据分析,以形成高准确性的订单预测模型。

二是销售订单与销售目标、销售计划三者之间到型号、到渠道(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全渠道)、到门店、到销售人员、到销售政策、甚至到用户,多视角和多场景的智能匹配,尤其是三者之间多种业务处理规则上的智能匹配。

三是各种订单类型,标准化订单、定制化订单和个性化订单的智能匹配,形成一个符合智能制造规则的“订单包”。这种订单匹配,可以想象,每个订单的具体型号、具体性能要求、具体质量要求、具体交付要求,甚至具体对应到一个小社群或一个单体个人,对智能处理的要求会非常高。目前包括ERP系统在内任何现有系统都无法满足。

2在智能销售系统的更前端(贴近用户端),需要开发出一个基于互联网,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用户ATP(用户全接触点All-Touch-Point)的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的系统。

在智能工厂层面,未来在4.0时代,全新的场景是,大量和有序使用机器人、传感器、RFID以及其它智能终端设备。但这个问题,似乎也不能发展到绝对的程度。

依据对汽车工业产线的观察与想象,我个人认为,机器人的用度,应该主要考虑四个视角:人工操作比较危险或难以实现,人工操作质量难以控制、人工操作速度节拍难以保证、对数据获取的要求(人对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不依靠计算机是很有限的)。

基于目前阶段一些先进企业的工厂部署,大致可以想象,未来4.0时代,工厂的产线执行层肯定要大量部署传感器,部署承担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和其它高效成熟的自动设备。

再往上是产线控制层,主要是PLC,承担各种功能的PLC。再往上就是智能工厂的管理层,部署各种实时管理“驾驶舱”,这个就是iMES层。比如,订单执行状态的监控、设备监控与状态预警、质量监控、物料看板、员工绩效看板等。在这一层应该部署相关的服务器。

在未来的智能工厂,和今天不同,应该能真正实现机机互联、机物互联和人机互联,从而在工厂制造,这个供应链的主节点上,实现实时化、可视化、数据全程贯通,从而确保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期,三大承诺的真正实现。

一、管理层面,注重市场化运作,注重人力资源和质量和效益,注重创新和品牌。

二、硬件层面

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改造生产流程和商业流转的流程。

生产流程实现在线化、可视化、机器自组织。

商业流程,产品销售、客户关系、资金流转实现网络化。

上述是最基本的实现流程描述,工业4.0以智慧化生产为主要标志,即以物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技术实现生产的数据化、可视化和机器自组织等等。

求问工业互联网里,5G+MEC技术很重要吗?相关的还有哪些技术?

我认为是信息处理技术。现在工业互联网做的好的,都有自己的智能化工厂。那生产线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是十分庞大的,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脱敏、分析、存储数据等,可以说是核心技术之一了吧。

数据管理不容小觑,既然你收集了数据,怎样对它进行管理,你的管理是否具备良好的容错、故障恢复、日志管理、运行监控、热部署升级等功能,能达到高可用性。这也是中小企业发展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我专门百度了一下: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也就是说,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现代工业融合的一个新事物。工业互联网包括内网、外网和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多网融合,内外网互联互通。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用PaaS基础能力很重要。一方面是资源管理,平台本身不必说,平台上的应用也要基于访问量和资源进行自动弹性伸缩,能够基于不同厂商的IaaS服务,为组件、模型、应用的运行请求调度资源,并进行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二是在通用PaaS运维管理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容错、故障恢复、日志管理、运行监控、热部署升级等功能,同时在物理硬件及IaaS服务上具备较好的高可用性。三是要具备很强的应用开发服务能力。比如应用DevOps思想搭建完整的应用开发服务,为用户提供自动化打包、自动打包、自动部署、代码托管、负载均衡、路由选择、二次开发、持续集成、日志管理、任务调度等服务。

不知道是不是主要技术,但我觉得AR还挺重要的。上网查了下,AR实际上是AI的一个分支,是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的交叉学科。应用AR,工业互联网能实现人与设备、与环境的自然交互,赋能农业、机械、医疗等行业发展。

发展工业互联网面临的问题是找谁上网,中小企业肯定是主力军,但他们看重的不是某个技术点,而是成本。技术要做的,是解决中小企业的担忧,为企业降低试错成本。介绍一个数字孪生技术,它是将现实存在的物体,在电脑里虚拟出一个数字化的克隆体,让企业在生产之前就能测试最佳方案。要说工业技术可能比较抽象,举个普通的例子,修复巴黎圣母院用到的就是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把 历史 图像数据导入电脑,不仅能克隆出还原度1:1的数字教堂,还能发现实景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发展工业互联网用什么技术,要从它的目的来看。工业互联网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在企业内部打造一个连接设备、生产线、工厂、产品的工业级网络。就像家里的空调能不能接入wifi,不能接不影响开关,能接入可以在回家路上就打开。企业各项生产要素也是如此,不联网照样生产,但在效率上会大打折扣。

二是在企业外部前连供应商,后连用户,提供生产经营的资源。

三是提高以上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减低成本、增加效率。

总的来看,工业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前连生产后连消费、全程高效低耗的纽带,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数据的支持。对企业内部,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传输、安全;面向企业外部,还要考虑不同企业数据是否互通、共享等问题。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要基于数据开展。

目前,5G R16标准颁布,也让工业网络开启了了新元年,在企业内部解决传输和安全方面,业内一般采取题主说的5G+MEC(多样性边缘计算),这就需要设备商、运营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配合,山东移动、卡奥斯、华为合作建了5G+MEC智慧工厂还有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通过构建基础网络架构,让生产数据实现厂内闭环,不必像4G环境下一般要上传至公网。具体的应用就是机器视觉质量检测、AR辅助维修、生产环境安全行为识别、AGV小车智能导航等。

在解决企业和企业、行业和行业间数据开放程度问题上,就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目前的技术已经能满足企业间数据共享,迟迟不能突破壁垒的原因,还是在主观上的“独行”,就好像苹果安卓数据不互通一样。企业间的数据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竞争观念需要向生态思维转变。

技术落地,能够连接平台上广泛的数据源,增强数据容纳力,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潜在发展能量。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个好处,就是中小企业可以上平台、用平台,可以不用再重复投资,重复去建。也就是说,这个平台生态是开放的,共享的,全省、全球任何企业都可以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合伙人。

你在实际发展业务的时候,人家企业不会问你,你有没有什么技术,你技术多我就用你。企业会问,你能不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我厂里生产设备坏了,你怎么能帮我快速修好不耽误订单。以往可能设备坏了你就得等维修工程师上门,特殊设备可能还要从外地调配,普通工厂时间成本耽误不起。 我们之前给卡奥斯做过一个,工业互联网融合5G+AR技术,就可以辅助维修。工厂、设备、维修人员、专家都接入同一平台,专家远程指导维修人员现场操作,消除了现场操作人员的技术门槛。

最近更新

热点新闻排行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