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 企业活动 > 有关会计上的“跨期"

有关会计上的“跨期"

来源:https://www.wlworld.com.cn 时间:2024-06-2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有关会计上的“跨期"

跨期一般是针对一个会计年度而言。举例来说,比如2010年1月,报销了09年费用发票,那么这笔费用本来应在2009年核算的,现在在2010年,就是跨期了。

二、新会计准则下跨期摊提费用怎么处理

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第二种观点:设置“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反映。 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 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不预提,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第二种观点: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三、会计中,什么情况才算是跨期呢

准确来说是跨一个会计期间。

但是会计期间一般是一年,

但有时候是半年,季度,一个月。

比如说资产就是一年,而确认负债就是一个月

四、浅谈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摘要怎么写

一、相关概念

(1)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人和费用。不论是否已有现金的收付,按其是否体现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收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就是说凡属本期的收人,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人;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人,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作为本期收人;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假设,企业在核算利润、编制利润表时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

(2)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人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也就是按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凡是属本期收到的收人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人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人和不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人和费用,也不作为本期的收人和费用。目前,在我国社会中,企业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账务处理,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账务处理。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的基本原则,但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凭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用的责任就可以确认收益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的区别

(1)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账户设置不同。

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账户主要设置有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科目;而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账户设置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损益类科目。它们二者虽然设置上有些名称相同,内容却大不一样。另外,使用会计科目的不同:权责发生制采用应计制,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了大量跨期收入、费用,要对不同期间所产生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记录,则必然使用到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等科目。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把发生的费用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这样更简化了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减少了期末的核算工作量。现收现付制在会计处理上手续要简便很多,不需要考虑应计收入和费用的问题。 (2)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期未处理不同。

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因采用实收实付制,所以在期未不需作任何处理。但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却不同,它采用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在款待没有收到期前可以确认 收入,在款项没有付出前可以确认支出或先付款没有确认支出等,因此它必须期未进行调整。

(3)对企业的影响不同。 权责发生制运用应计科目及跨期核算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对于归属本期的收入、费用则在损益表上进行反映,现实中易造成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的损益表上看起来效益颇高,但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对应的变现资产而陷入经营困境。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所确定的本期收入与费用,无疑最大可能地压缩了人为调节的因素。

(4)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收益结果不同。

一是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收益结果。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不考虑时间,各会计期间收益结果差异较大。因此,有的月份或年份收入时高时低,不能

正确的反映收益结果;费用也是这样。

二是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收益结果。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不仅考虑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各会计期间收益结果比较均衡,而且在费用和成本方面考虑的比较详细,具体说,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限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限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三、企业选择权责发生制的原因 在尚未出现商业信用和借贷行为的情况下,收付实现制是中西方复式簿记的基础,企业以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来确定当期的收益。然而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商业信用的逐步扩大,以款项的实际收支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易造成企业实际收益结果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资本的吸纳,致使收付实现制在经济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益与费用,它从收入与相关成本的关联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在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制约下,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现金收支行为不能与经济业务中体现的权利与义务的发生完全的一致性,可以恰当地进行期间经营成果的确定,从而满足投资者定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信息的需要。所以,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当然,确认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普遍应用并不代表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就完全退出会计确认的/历史舞台,而恰恰正是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作为确认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补充。 四、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实际包括了三个层次的认定会计核算的对象都有哪些以及这些对象都何时发生会计报表确认这些经济业务引起了何种影响,这三方面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对会计信息有效性及真实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也不断暴露出来。首先,近些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的大量出现,对传统的权责发生制提出了挑战。传统财务会计基于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现金流人及流出;而各种金融工具往往只是种合约,合约双方在签订时除了部分合费用外,就可拥有某种权利而很少有义务,不会发生实际款项的收付。若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则很多事项都难以确定。

其次,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往往具有负面影响,比如利用权责发生制来更改利润。处理帐务如果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可运用预提、预付、预收、应付、应计和摊销等手段,使得企业当期利润或损益增加或减少,从而将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状况进行隐藏。权责发生制的实现需要历史成本得 以确认,否则权 责发生制就无法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权责发生 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各项费用 的利息 由于各种原因 会经 常发生变化,此 时企业 由于人力、物力等原 因不可能 随利息的变动及时进行纠正 (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期末清理时才重新确认)。因此,权责发生制虽然得到我国甚至国际上的广泛认 同和肯定。但在市场条件下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有待于完善。最后,权责发生制在进行现金流计量 时具有局限性。权责发生 制对款项的确认是 以收款权利或付款责任作为记录依据的,因此,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营业收人 中包括 了诸如应收账款及利息这样 的款项。而应 收账款是否能够被确认为收人,是 需要成熟的社会信用为保 障的。以我国目前经济市场成熟程度来看,银行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甚至多角债问题一直都比较严重,许多应收账款 由于某种原因根本无法全部收回;而且赊销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未来收人,因此,将应收账款直接划为收人严重有违会计稳健性原则。但是,市场的竞争是越演越烈的,商业信用必将趋于完善和被重视,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根本无法使企业长期发展,所以赊销在企业的展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将长期存在。如 此一来,应收账款便成为了利润的一部分,虽然这种利润是停 留在账面意义上 的,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动 (或者说,不一定有现金收人),但企业在进行缴纳税款和支付各种费用时 (如营业税、所得税、分配利润及发放工资等),都要参照所谓的“加了水”的利润。这样便造成了企业资金压力增加,现金流短缺,资金周转不畅,对进一步扩张和又一轮生产带来不便。总之,收人和利润的虚增,使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的经营情况,并且会对投资者及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误导。 五、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信息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权责发生制不能确定未来的收人及支出,受到未来不确认性因素的影响;另一个方面利用

权责发生制这一原则,容易使利润等财务报表进行更改和调整,对财务报表的检查确认带来了困难。权责发生制作为整个核算体系中的核心及会计核算的根本性标准,会计主体、核算对象在确认各期收人、费用,计算经营成果、企业的盈利比较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特别是能比较正确地反映物权转移,合理配比费用,均衡各项损益和估量企业经营绩效等。 对于权责发生制存在的上述弊端,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1、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由于本身的特点,在具体会计要素的确认上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就要求在制定准则时,最好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哪种会计处理方法,越详细、越具体越好。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实际上,现行会计的确认并不完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收付实现制。如: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就是明显一例。所以,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仍然是比较可行的做法。

最近更新

企业活动排行榜精选